殯葬儀式

「慎終追遠」是中國數千年來的傳統與習俗,從親人仙逝之後的喪葬方式,入土或是火化的流程,以及往後的祭祀安排,都需依禮慎重辦理,使已逝者能夠安心前往極樂世界,保佑在世之人平安順遂。

對年合爐

撿骨進塔

土葬儀式

祖先祭祀

在傳統習俗裡,購買房屋、規劃格局或挑選靈骨塔位時,都會將風水好壞作為重要的關鍵參考指標。黃震宇老師為業界風水勘輿的專業老師,以多年規劃風水的經驗,為先人選擇風水好的靈骨塔位及合適的方位,庇佑後代子嗣興盛、家族香火興旺。

【服務內容專人諮詢】

※歡迎透過『線上Line』、『電話』與我們聯繫,有任何不清楚之處,均可再次諮詢或電話聯繫。
※如欲現場當面諮詢,請先來電預約時間,並請準時抵達;預約後需取消,亦請提前來電告知。

您的大名  
手機號碼  
LINE ID  
電子郵件  
您的訊息  
附件  

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與訊息,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繫

您也可以透過『線上Line』、『電話』與我們聯繫
將先人逝者的骨灰罈依照所選定的吉日良時,於塔位所在之處進行祭拜菩蕯、當境土地公(山神),呼請先靈的儀式,並由地理師依先人逝者的生辰,校正合適的角度安置,此即稱之為進塔,或稱晉塔。
合爐儀式即是將新亡者的神主牌位化掉之後,將先人姓名及生歿日期書寫於家中公媽龕(祖先牌位)的內牌之中,再取先人爐(神主爐)的一小部分爐灰,加入祖先香爐(公媽爐)當中;同時自神主爐中取三炷香,移插至公媽爐中。
傳統習俗為先人往生滿三年後才「合爐」,然現今社會繁忙,已改為對年當日或之後擇一合爐吉日,以不沖犯先人及家屬,並符合公媽龕方位座向進行合爐儀式,祭拜追思即可。
土葬的由來可追溯至古時夏、商、周等朝代,《周禮》當中記載「眾生必死,死必歸土」,即說明人死後「精氣歸於天,肉身歸於地」的概念,加以死後留全屍的傳統觀念,以及祖墳葬在風水寶地能夠庇蔭後代子孫興旺繁盛,因此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會選擇土葬的方式來安葬先人;而透過土葬儀式的進行,亦能讓先人無憂安息,安心長眠。
先人安葬若干年後,由子孫聘請撿骨師開掘墳墓,撿拾先人遺骨並裝入金斗甕中,重新安葬他處或遷往靈骨塔安奉。 關於撿骨年限,並無一定的準則,一般民間的說法是三十歲以下安葬後五年即可撿骨,四十至五十歲者安葬後六年即可撿骨,六十歲以上者則於安葬八、十、十二年再撿骨;不過由於現今土葬的棺木多為高級木材或是厚棺,子孫為避免蔭屍的狀況發生,通常會在到達撿骨年限後,再延後八年左右開棺撿骨。
對於祭拜先人、祖先的儀式流程較為陌生,需由老師帶領進行祭祀者;先人、祖先安奉於塔位者,由老師焚香恭請山神、土地公及菩蕯,並呼請先人、祖先禱念疏文,與後代子孫產生血脈靈氣的連結,庇廕子孫萬代。祭祀儀式雖與法會模式雷同,差別在於此祭祀儀式為單一客戶委託祭祀其先人、祖先為主。